手机单向收费一锤定音 未到举杯庆祝时

  多年鼓与呼,今日竟成真——27日,信息产业部、国家发改委在京联合召开电信资费座谈会,拟采取措施,推进移动电话资费水平进一步降低。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:在整体资费水平逐步降低的前提下,全面实现手机单向收费;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费,下调国内漫游费价格上限,允许企业自主向下浮动。

  这番表态,意义不言而喻——因为这是官方首次正式表态将从政策层面对手机收费“双改单”,可谓是对长期以来围绕这一问题“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”的争论做了一锤定音的结论。

  那么现在是否已到了开香槟欢庆的时候了呢?恐怕还得用“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曲折的”来形容。长期逆来顺受的我们,此时不妨冷静地反思一下:长期以来,为什么在“双改单”问题上,企业(部门利益)与民意的角力会显得如此不成比例?我们记忆犹新,面对公众的质疑,电信企业(部门)的理由是那么“铿锵有力”——网络资源占用、无线信道、网间结算……想想看,面对这样的专业术语,一般老百姓怎能不被唬住,立刻“收声”,乖乖继续奉上白花花的银子?漫游费、月租费等诸多名目繁多的项目,企业又何尝不是搬出一套套复杂晦涩的堂皇理由来为自己辩护?

  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跳出纠缠不清的技术术语,老百姓只认一个道理:凭啥我们这里收费就是比外国贵?目前,单向收费已成一种国际趋势,欧洲、日本、印度都是如此,美国也在逐渐向单向收费转变;美国全国全网同价,不但没有漫游费,连国内长途费都没有;欧洲国家没有国内漫游费……这方面,我们为何总是拒绝“与国际接轨”?

  这就值得探究一番了。面对消费者的质疑,电信企业总喜欢用技术、成本等借口来搪塞消费者,客观来看,技术成本方面的因素并非完全没有,但人们不禁怀疑:技术成本真有这么高吗?甚至人们今天已经分明看到,更多的所谓“成本”,其实纯属子虚乌有,不过是信息不对称状态下持有话语权者玩弄的一个个肥皂泡而已。1元钱的成本,对外宣称10元;明明零成本,也敢标高价收费,这的确是国内很多企业无师自通的“创造”。

  “创意”哪里来?答曰:创意来自垄断地位。由于行政垄断的天然优势,此类企业的市场逻辑与众不同。充分竞争的市场里,奉行“价格-成本=利润”原则,竞争导致价格趋同,因此谁的成本最低,谁就能获得更多利润;而垄断行业里,这一等式“调整”为“成本+利润=价格”,这一颠倒可不得了,整个逻辑都颠倒了:因为拥有定价权,垄断者的利润是首先得到保障的,因此成本的大小就直接决定了价格的高低,由于利润一项不能太“出格”,故而能做手脚的往往就在于成本这一项。显而易见,垄断行业的巨额利润,是以拉高下游、下下游产业成本和消费价格为代价的,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,具有极大的负外部性;这种利润,绝非国民经济之福,更非国民之福。

  道理说到这里,已经很明白了:只要行政垄断不破除,只要“频频叫停价格战”之类的行政管制不消失,只要那些并不自然的“自然垄断”仍旧霸占话语权,“民意”和“舆论”的强大攻势,虽能偶有斩获,让垄断巨头略加收敛,但若想根本捍卫消费者利益,恐怕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……(徐锋)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